编者按
2月5日,《中国妇女报》刊发湖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妇女理论教研部主任黄婷的文章《中国女性参与决策和管理比例上扬背后的深层逻辑》。现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阅读提示
“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自2001年起,中国先后制定了三个周期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并将“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作为妇女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近日发布的2023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统计监测报告显示,中国女性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比例正以一种稳健的态势上扬,我们要正确认识比例上扬背后的深层逻辑。
“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是联合国第三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到2000年提高妇女地位内罗毕前瞻性战略》三项基本战略之一,也是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12个战略目标之一。党中央高度重视女性参与决策和管理工作。自2001年起,中国先后制定了三个周期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并将“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作为妇女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日发布的2023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统计监测报告显示:中国女性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比例正以一种稳健的态势上扬。一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女性比例提高。2023年,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女性比例为26.5%,比上一届提高1.6个百分点;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女性比例为13.8%,比上一届提高2.5个百分点。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女性比例为22.4%,比上一届提高2.0个百分点;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女性比例为16.1%,比上一届提高3.1个百分点。二是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进一步加强。2023年,省、市、县级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配有女干部的班子比例分别为57.4%、59.3%和55.0%,分别比2022年提高2.2个、2.0个和2.2个百分点;省、市、县级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配有正职女干部的班子比例分别为12.3%、16.3%和14.5%,分别提高1.1个、1.1个和1.0个百分点。三是妇女广泛参与企业决策管理。2023年,企业职工董事中女性比重为37.7%,比2022年提高0.6个百分点;企业职工监事中女性比重为41.9%,提高1.1个百分点;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中女性比例为31.2%,提高0.9个百分点。四是妇女积极参与社会组织。2023年,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中女性比例为42.3%,比2022年提高0.8个百分点;社会组织负责人中女性比例为26.3%。我们要正确认识比例上扬背后的深层逻辑。
正确认识中国女性参与决策和管理比例上扬背后的政治逻辑
中国女性参与决策和管理是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和社会各层面治理、共同治理国家和社会的过程,本质上是政治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政治逻辑。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女性参与决策和管理比例上扬的根本政治前提。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妇女事业发展的政治属性。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具有根本一致性,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妇女运动取得成功并实现妇女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女性参与决策管理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解放运动的融合,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保障妇女参政权利,不断加大对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支持力度,各级党组织积极培养和选拔女干部,出台一系列政策为妇女参政开辟道路,奠定女性进入政治领域的制度基础,在党的代表大会和各级党组织的工作中,充分重视妇女的声音和参与,鼓励妇女积极投身政治建设。中国女性参与决策和管理比例上扬归根到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时代妇女发展的必然结果。
夯实党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女性参与决策和管理比例上扬的关键。中国女性参与决策和管理是保持和增强妇女工作的政治属性的重要方式。占中国人口总数近一半的中国女性,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通过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畅通、有序、多样的民主渠道以及适用、便捷、有效的民主形式,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平等有序地实现政治参与,以妇女参政的女性视角传递着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环节各方面的人民意愿、人民声音,贡献巾帼智慧和力量,切实承担起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把自己联系的群众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政治重任。中国女性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比例在推动落实重大政治任务中不断提升,互促互进。
正确认识中国女性参与决策和管理比例上扬背后的经济逻辑
中国女性参与决策和管理,广泛参与企业决策管理和社会组织建设,本质上是经济发展内在规律决定的,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蕴含着深刻的经济逻辑。
解放发展生产力、尊重生产力发展客观规律是中国女性参与决策和管理比例上扬的经济前提。无论何种社会形态,解放、发展生产力都是社会财富提升的第一要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注重发展生产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进步,并把发展生产力与人民幸福和妇女发展紧密结合。中国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与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其参与决策和管理政策的形式、内容都是生产力发展的深刻反映并由经济基础决定。经济基础发展程度高,意味着有更多的资源可用于建设和完善政治基础设施,这使得女性更容易获取政治信息、了解参政途径,更方便地参与到政治活动中;经济基础发展较好的地区,产业结构往往也更加多元化,这使得女性更容易获得就业的机会从而实现经济独立,同时也更有可能获得更多机会进入传统上由男性主导的行业和领域并参与决策和管理,经济地位的提升让女性更有底气参与政治,表达自身诉求。
社会主义公有制分配模式是中国女性参与决策和管理比例上扬的关键。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分配模式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促进、双向正增长的生产方式运行规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各类要素根据实际贡献由市场决定报酬参与分配的机制,切实让全体劳动者从劳动中受益,特别是让在传统劳动分工中,体力不占劳动优势的女性受益。一方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让广大女性劳动者平等占有生产资料并获取报酬,确保了财富初次分配的公平性;另一方面,多种要素分配并存模式意味着劳动者在劳动付出的同时,可以运用土地、数据、资本、技术、知识产权等要素参与分配,这种分配模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女性在体力劳动方面的劣势,让广大女性能够运用新技术、新要素更好、更多地获得劳动机会,并快速积累财富实现经济独立,确保了财富二次分配的合理性。
正确认识中国女性参与决策和管理比例上扬背后的社会逻辑
中国女性参与决策和管理比例上扬,是社会多元化需求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蕴含着深刻的社会逻辑。
尊重顺应社会分工多样化发展、多元化发展的现实需求是中国女性参与决策和管理比例上扬的社会前提。随着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不断发展和新技术创新迭代升级,社会分工因多元化需求而发生深刻变革。社会分工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劳动力主导下的分工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基于多要素发展需求的新型社会分工模式。中国女性不再局限于家庭和传统意义的家务分工,取而代之的是女性在多个领域被需要,既有新兴的数字经济领域、电商直播领域,也有高端的AI数字技术领域、科技研发领域等,这些领域都活跃着女性的身影,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内在需求推动中国女性参与决策和管理比例上扬。在与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需要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妇女的作用不可替代。”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道路,其落实到社会建设领域就形成了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体系。中国女性参与决策和管理,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共促共进、共建共享,实质上是参与中国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国女性用女性智慧不断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为推动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巾帼力量。